一、乡宁位于吕梁山的南麓,黄河汾河的夹角地带,中华民族的东移西迁都不可避免地在这里留下了遗迹。西交口的东岸梁、谭平的茭蒿滩、光华的峪口都有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在下宽的寡妇崖、城关的文家湾都有新石器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吕人东迁在今天的安分村建立了古吕国,后置吕香县,今存吕香废城。据说吕人姜姓,姜羌同根同源,大
禹出自羌人,故有人说乡宁为大禹故里。县志载乡宁古为大夏地,看来确有出处。 二、古时,乡宁气候湿润,林木茂密,现存储大量的优质焦煤和古木化石的发现就是最有利的证据。那时河水浩荡,河面宽阔。在黄河、汾河流域生活着许多的鳄鱼。尤其是如今的鄂河中成群的鳄鱼游来游去,虽然乡宁至今尚没有发现鳄鱼的化石,但在与乡宁毗邻临汾出土了尧时的鼉鼓,也就是用鳄鱼皮做的鼓,1959年在距乡宁不远同在吕梁山上的石楼县出土了商代刻着鳄鱼纹的青铜龙型觥,都说明,在远古时代,这里确有大量的鳄鱼生存。传说这里的人们以捕鳄鱼为生,建立的诸侯国就叫古鄂国,大约在夏商时期。《史记.殷本纪》中所载的“以西北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可见当时古鄂国势力强大、地位显赫。近年随着人们对史书记载的鄂侯故垒的寻觅发现,虽然还没有最后完全认证是哪个时代的遗物,但是古鄂国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西周时,晋鄂侯失国,嘉父迎于随避居乡宁,史称晋鄂侯,左传和县志均有明确记载。嘉父墓出土文物支持了这一史实。唐初李泰《括地志》:“古鄂城在慈州昌宁县(今乡宁县)东二里。”《隋书.地理志》:“昌宁县有鄂山。”《水经注》:“河水南至鄂谷,东北穷涧水,源所导也,西南流注于河。”《读史方舆纪要》:“鄂水出县东五十里之宋家沟,西流入黄河。”文献中出现的至今存留的鄂城、鄂山、鄂谷、鄂河(水)、鄂侯故垒、鄂山关、与乡宁毗邻的襄汾尉村的鄂公堡等等,都是古鄂国遗存的反映。 三、《乡宁县志》载“(乡宁)古大夏地,周初曰鄂,唐叔虞始封居此”。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世本》载有“唐叔虞居于鄂”,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一书中对这一观点也有所提及。继晋鄂侯之后,晋国另一君主晋献公时期骊姬乱政,乡宁县枣岭乡的蒲城村就是重耳当年据守的蒲城。晋鄂侯失国避居乡宁,晋献公迎娶的大戎子、小戎子二
女,传说也在乡宁、吉县一带。东有狄人取晋的狐厨峪,西有晋狄大战的采桑津,南有荀息赶马的马壁峪,北有平原村的晋文公祠。双鹤乡的紫云洞,俗名安反沟,传说为重耳出逃时躲避之地,关王庙乡鹿凹峪,传说为晋献公的围猎场,至今仍有种种遗迹……蒲城是晋文公的龙兴之地,晋国百年霸业彪炳史册,而蒲城堪称是其源头。我县作者王晓鹏有《晋国源头在乡宁》、《重耳与蒲城》等文章发表于山西日报。西交口乡林山庙祀白起,更是战国时期秦灭三晋一个重要的历史佐证。 四、乡宁文脉深厚,历史源远流长。西汉置骐县(骐侯国),关王庙乡下川村疑为其遗址。北魏置昌宁县,据说在今天的西庄村。唐时在吕香古国的旧址上设吕香县,在今天的安分村,史称吕香废城。五代后唐改称乡宁县,中间几经分合。北宋时先废除后复设,始构城于现址,沿袭至今。俗称卧牛城,宋城残址、明清城墙、建筑今天依稀可见。 五、生殖崇拜、观天授时、民俗文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