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感应网

佛教商业思想的架构与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9-10-20 09:56:02作者:地藏经感应网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即是商业活动的全球化。商业活动在将全球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命运进一步地息息相关了。以佛教“福德”、“智慧”平等发展的理念而论,只有商业和文化在共同协调发展的情况下,人生和社会的发展才有希望。

在当今这个时代当中,人们受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所主导,将几乎全部的精力倾注于直接的经济利益牟取上,而忘失了文化对提高人生存智慧的重要性,以至于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变得偏执和疯狂,无视经济规则、法律制约及道德标准,最终使得经济变成了一柄损人害己的双刃剑。

商业活动是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人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人只有在将商业活动和优秀思想文化充分相结合的情况下,才会具有物质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智慧,从而既能避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经济犯罪问题,也能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与经济危机的能力,真正从经济中获得利益。否则,即使全球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结果也未必完全值得乐观。

在浩翰的佛教经典中,从不同角度阐释商业思想的经典很多,如四种《阿含经》、《佛本行集经》、《六度集经》、《优婆塞戒经》、《一切有部律》、《瑜伽师地论》等等。佛教经典中的商业思想固然十分丰富,因受以往的社会历史局限和佛教自身不够重视,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远远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且更没有人对其作过全面的整理。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今天,佛教有关商业思想已具备了挖掘整理与全面发挥作用的良好条件。可以说,如果人们一旦对佛教的商业思想有所了解,很容易会感到它是人类商业思想的宝库,并且会看到今后商业健康发展的光明前途。

一.佛教商业思想的架构

佛教商业思想的架构有三个方面:

1.佛教商业思想的世界观

佛教于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与神学完全不同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的兴衰生灭不存在超自然力量的支配,而是由“因缘”所完全决定的。于《大智度论》卷十一中说“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说”。从人的角度上来说,“因缘”分别指的是主观和客观。因缘的相应聚合事物得以产生,因缘的相应消散事物得以消灭。正是因为对“因缘”这一世界自然规律的揭示和运用,佛教认为人的贫富苦乐等各种差别,无非是主观能动的内固和作为客观的外缘相互结合的结果。因此,佛教更加明确地提出,只有相信因缘这一世界根本法则,才是最有益于人生的大事。于《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五中说“一切众生第一胜法,谓信因缘”。”佛教又更加明确地指出,一切新生事物无非是因缘的变化组合。于《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佛教更进一步地说明,因缘的结合即是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于《大乘密严经》卷上说:“世间内外法,互力以相生”。对此道理于《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九中更加具体地说“又内外法亦互为缘,谓因农夫生稼穑等,由饮食等滋长有情。有情、无情,有根、无根,有心、无心,及有爱执、无爱执等,应知皆互为增上缘,随其所应例可安立”。这种对世界万物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既说明了商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也决定了佛教人生社会价值的正确取向。

2.佛教商业思想的人生社会价值职向

“自利利他”是佛教商业思想的人生社会价值取向标准。佛教认为,人生存在的唯一社会价值在于“利他”。于《菩提行经》卷二中说“我于今生中,净心行利行,于利益即无,何事于饮食!凡所作为事,要在于利他,彼无利非爱,定获罪无疑”。佛教明确指出,脱离了利他一切个人的利益都没有真实的意义,只有在利他的基础上才有真实的个人利益。于《优婆塞戒经》卷二中说“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又进一步概括说“利益他者即是自利”。”佛教“自利利他”的思想是高度重视物质经济利益的。于《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六中说“贫穷故,自不能利益,何能利他”。”因此,欲实现“自利利他”的人生社会价值追求,不应信守“安贫乐道”,而应通过商业等各种正当的手段去积极的创造财富。在佛教中实现“自利利他”除用商业等手段牟取财富外,还包括了一切有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于《菩提资粮论》卷第三中说“凡利世间事我皆应作”。

3,佛教商业思想的具体内容

反映佛教商业思想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在此初步介绍十六点。

(1)佛教在商业上追求的是普遍利益。于《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下说“利养普世”。“利养”的含义,泛指可以滋养人的物质经济利益;“普世”义指普遍世间。今人所说“普世”一词即出自佛教。在经典中又相应地提出以“供养世间”为乐的思想。于《菩提行经》卷第一中说“若有布施于少食,修善供养于世间,所施大小如蚊蚋,亦获快乐得半日”。

(2)佛教在商业上追求的是共同利益。于《长阿含经》卷第十一中说“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

(3)佛教提倡发展商业首先在于造福社会贫弱。于《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说“不为自己受蓄财物,凡有所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则说“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

(4)佛教发展商业在于造福社会大众。于《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说“为众生故,求以弘利”。

(5)佛教认为正当的商业活动对造福与利益社会具有无穷无尽的意义。于《六度集经》卷第三中说“治生以道福利无尽”。”“治生”义指“治理生业”,是古代对商业活动的称呼。

(6)佛教认为商业经营的成功须具有全力以赴和专心致志的精神。于《杂阿含经》(该经为一卷本)中说“佛告比丘,治生有三方便未致利能致,已致不减。何等为三?是间比丘,有治生者晨念多方便尽力向治生,日中亦尔,晡时亦尔,求多方便尽力索令有利”

(7)佛教要求商业经营要具有善始善终的敬业精神。于《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二中说“有所为作而不中舍”。

《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中说“凡所作业要令毕竟……所作未竟不中休息”。

(8)佛教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作为商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于《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说“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中则说“先学众技能,次集诸财宝”。

(9)佛教在当时提出的商业经营范围很广,可以说包含了一切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中说“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养兴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中说“为利世间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木、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九中说“云何布施?或人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

(10)佛教反对用欺诈等非法的手段牟取商业利益。于《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中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优婆塞戒经》卷第三中说“不以非法求觅财物”。”又于卷第四中说“不以斗、秤、杂、余、异、贱欺诳于人”。”又于卷第五中说“贩卖市易教令以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

(11)佛教要求商业经营活动应依法纳税。于《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六中说“租税依法不欺王者”。”

(12)佛教认为用邪恶的手段牟取商业利益,其结果只能是对自身的侵害和欺骗。于《法句经》卷上说“贪欲无厌,消散人念,邪致之财,为自侵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八中说“不以斗、秤而行欺诳。他所委信亦不侵取,无复奸恶积蓄财利”。

(13)佛教非常重视商业的管理。于《别译杂阿含经》中说“财物不应寄付四处,一者老人;二者远处;三者恶人;四者大力”。”《长阿含经》卷第十一中说“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

(14)佛教对商业利益的获得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支配方法。于《优婆塞戒经》卷第三中说“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举拟用”。

(15)佛教将外在的商业经营和内在的人生道德修养的经营相结合。于《三慧经》中说“有内治生、外治生。索钱财诸珍宝是为外治生,守意念道是为内治生”。

(16)佛教对当政者曾提出了支持商业发展的要求。于《宝行王正论》中说“随时遗商侣,平物价均调”。”佛教要求当政者应重用善于商业经营老实可靠的人。于同论中说“持法戒清净,了事有干用,能生长护财,解义巧书算,于他心事等,畏罪亲爱王,富财多眷属,宜立为职掌”。”

二、佛教商业思想的现代意义

佛教商业思想的现代意义,在此初步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1)佛教商业思想对促进世界商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人们普遍受物质经济利益至上观念的驱使,以及一般传统思想难以给现代商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情况下,虽然相关的商业法律和规则在不断完善,但是商业方面的各种犯罪仍非常严重。通过建立各种相关的法律和规则以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决不能取代一种良好的人文精神对促进商业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为现在商业健康发展打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精神基础,已成为一件世界性的大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佛教商业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佛教商业思想对中国商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现代商业发展较之于欧美尚属落后,尤其是在加入WTO的初期阶段,如何既能取长补短又要能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领导商业健康发展潮流的法律、规则及人文精神基础,应是一件值得认真面对的大事。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两千余年且经典完备,如果对其中的商业思想加以研究汲取,无疑会成为促进商业健康发展的一大人文资源优势。

(3)佛教商业思想有利于“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国策决定,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要与社会商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作为占佛教信仰者绝大多数的在家弟子而言,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固然众多,且在佛教信仰的影响下更加本分地从事商业活动,但在以往的历史上因佛教的商业思想未有较侧重的研究和宣传,其应有的价值及影响尚远远未能得到发挥。如果现在佛教界能对佛教的商业思想加以整理后,积极对广大佛教徒进行宣传教育,一定会成为佛教商业者为社会财富创造做出更大贡献的精神动力,从而也就会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做得更好。

\

(4)佛教商业思想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思想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范畴,是否具有一套良好的商业思想直接关系者社会经济发展的成败。佛教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尽管人们因欠缺了解而存有误解,单从商业思想的角度来说,佛教堪称是典型的哲学社会科学。佛教商业思想对繁荣发展商业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同样,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

(5)佛教商业思想是实现“人间佛教”目标最切合实际的基础。“人间佛教”作为近现代佛教的发展目标,因以往欠缺应有的思想理论而变得过于空洞和理想。对中国佛教而言,现所依存和面对的“人间”是“社会主义社会”。欲实现“人间佛教”,如果脱离开关系社会命运的商业发展,那只能成为一种幻想。作为佛教核心思想的“六度”与“四摄”之所以都以“布施”为首,正表明了佛教在面对社会方面是首先注重物质经济利益的。因此,充分发挥佛教商业思想的价值及作用,创造丰富的财富造福社会,是实现“人间佛教”的重要基础。

(6)佛教商业思想是特有的社会价值。各种宗教虽同属于信仰的范畴,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佛教商业思想较之其它宗教而言,堪称是特有的社会价值。

(7)佛教商业思想有助于重新树立佛教自身的社会形象。在以往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佛教的歪曲和误解很深,通过对佛教商业思想的宣传就一定能够廓清认识重新树立自身的形象。

三、结语

对绝大多数教内教外的人而言,如果对佛教的商业思想感到陌生或新奇,那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历史上佛教一直受净土宗、禅宗等几大宗派的主导,致使发展方向偏重于“出世”,而对佛教大量解决社会当下实际问题的经典与思想不注重研究与弘扬,从而造成了世人认为佛教是“消极厌世”的误解。即使佛教在历史上对促进中国商业发展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毕竟在漫长封建“重农抑商”时期的桎梏下,而没能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当今的社会潮流对重新认识与发挥佛教商业思想的价值和作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除了佛教界应积极地作出相应的努力进行整理、宣传、推行外,更寄希望社会有关各界给予充分的重视。

现在商业主导下的世界潮流,任何个人或社会无须回避或抵触,欲使其扬长避短,完全取决于人们将“外治生”和“内治生”充分结合起来作为一切行为的标准,这正是如今社会所提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的精神所在。(信息来源:摘自《丛林》)

编辑:小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