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科学观 — 佛教的积极精神
五、佛教的积极精神 现在通用的积极与消极两个名词,其意义至为含糊,亦犹东西并无定位。但就一般的意义来说,所谓积极者,大概是指努力、勇敢、前进、不满足等等而言,所谓消极者,是指懒惰、畏缩、后退、知足等等而言。普通人对佛教的感想,总以为是消极的、厌世的,因为他们看到僧众的僻居山林不事生产,和居士们的不常在热闹场中进出,其实这完全是他们错误的判断。佛教本来是纯理智的宗教,所以佛教徒的头脑极端的冷静,为了要彻底解决宇宙人生之谜,不得不拣个僻静的地方去用功,不得不放弃生产,但实际上他们是占据著生产的重要地位,不在政治家教育家之下。至于热闹场所,倘为名利享乐,当然不去,但如为福利众生,则亦何尝不去?惟其因为贪欲心淡,不肯专为自己打算,亦不求虚名,所以外表上是消极的,而对于种种恶事则确乎是绝对消极的。世人之所谓积极者,曰努力、勇敢、前进、不满足,而求其所以积极之原动力何在,无他,名利而已。为名利故,鸡鸣而起,不可谓不努力;为名利故,与环境奋斗,不可谓不勇敢;为名利故,绝恐落后,不可谓不前进;为名利故,得陇望蜀,永不满足。佛教徒因无此原动力,故对此等事,当然只能表现其懒惰、畏缩、后退、知足等等的消极态度了。然佛教徒亦自有其原动力在。他们为求一切众生绝对平等,为求一切众生绝对自由,为求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求一切众生智慧具足,为求一切众生圆满正觉,虽于大千世界遍舍身命,亦所不惜,千生万劫,永不退转,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即涅槃),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努力,勇敢,前进,不满足;才是真正的积极! (一)自由的追求 佛教的积极进取,一言以蔽之,曰追求自由。世人所求的自由,不外乎身体、居住、营业、集会、言论、新闻、出版、信仰、思想等自由,后经罗斯福总统加了一条不虞匮乏的自由,给自由放大了范围。但在佛教的立场看来,这些自由的范围太小了,标准太低了,要求太没有勇气了。我有一个故事,正好做个比喻,有一乞丐梦想做皇帝,人家问他:‘你做了皇帝,该怎么样享福?’他说:‘我做了皇帝,但求天天跷起了脚,把大饼油条吃个痛快。’说也可怜,世间人都同这乞丐一般的穷昏了心,要他开口讨债,也不敢望天讨呀!可是佛弟子的胆量大了,心也狠了,他要求的自由,索性把范围标准一脚踢开。他说他要求自由,要从身上做起。他身上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功用,他要求这六种功用能绝对的自由发挥,不受任何束缚、任何障碍。先从眼睛起,他问眼啃为什么只能看到电磁波中一短段的光带,而不能看到紫色以外、红色以内的光波,以及热波无线电波?为什么只能看到网膜上的倒影,而不能直接见到光波?为什么不能见各个星球上的山川人物?为什么不能见电子核、宇宙线、磁力线?为什么不能见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见一切众生之所见?为什么不能离一切对象而别有所见?他要求解除这种种障碍而获得见的绝对自由。次问耳朵为什么不能听到周率在二十以下、二万以上的声波?为什么不能听全世界以至全宇宙一切众生的语言音声?为什么不能听分子的振动声?为什么不能听几千年前人的语言?为什么不能摆脱声波而别有所闻?他也要求获得闻声的绝对自由。次问鼻为什么不能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闻到古今中外一切香味?为什么不能闻到他鼻子本身的味道?为什么不能用各种周率的正弦曲线来表示各种香臭的差别种类?他也要求获得闻香的绝对自由。次问舌为什么一定要和物质接触后才能尝味?为什么不能自尝其舌为苦为甜?为什么不能说一切动物的语言?为什么不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普告众生?为什么不得以一音演说,使一切众生随类得解?他也要求获得尝味和言论的绝对自由。次问身体为什么不能摆脱地心吸力游行太虚,往来星球间?为什么不能随意变化,或大或小,大至遍满虚空,小至跑进原子核内,乱其组织?为什么不能把整个太阳系抛入银河?为什么不能采取炼钢炉内的铁汁?为什么不能感觉无量众生身所受的痛痒?为什么不能把十方世界一口吞尽?他也要求获得身体各部分的绝对自由。次问心意为什么不能了知十方三世一切事物的变化及一切众生的心理?为什么不能不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种痛苦?为什么不能想像四度以上空间的情况?为什么一切物质不能随心变现?为什么不能离一切对象而别有想念?他也要求获得心意的绝对自由。你若说他的要求是无理的要求,我便问你有什么理由不能要求?你不要以为大饼油条以外无美味。所谓鹏飞万里,其志岂燕雀之所能知?这种勇于求知,不满现状之积极精神,惟佛教有之。 (二)伟大的愿望 上列种种自由,如没有得到的理由,当然不可强求,如果理论上可以得到,但实际上没有得到的方法,也只能望洋兴叹。但按佛教教义,此种自由乃人人本具,不从外得,只因妄想执著,迷失本性,遂起种种烦恼,如春蚕之作茧自缚,无由摆脱,枉受诸苦;如能依教修行,断尽烦恼惑业,则本性朗然,原无缠缚。故知绝对自由有可得之理,亦有可得之道,如有人对此能生信心,能发大愿,能切实去做,不怕难,不退却,自然有获得的一天。 故佛教对于已生信心者,教发大愿,然后能行。信心是航行的罗盘,使有定向,不致迷乱;愿力是原动机,能生动力,方能使行者前进不停。故凡佛教徒必须发左列的四宏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版权所有:地藏经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