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当时的苏州吴县人,他的事迹明载于宋史,大冢早已耳熟能详,简而言之是这样的: 「字希文,幼孤贫力学。大中、详符间,举进士,官秘阁校理。仁宗朝,以部郎权开封府,徙知饶州。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寻召拜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复出这抚河东、陕西、徙贵州,转颍州,卒谥文正。仲淹才高志远,常以天下为己任。既贵尤乐善好施,创置义田以胆族人。」
我国历望搜寻史书的史官,在记述一位人物的事迹后,每每会跟司马迁的「太史公曰」一样,对所述人物来一段生平功过得失的简单评论。对于范仲淹,当时史官的结论为: 「史臣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应始见昭烈数语,平生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除了辉煌的功业,对于范氏家族,范仲淹的贡献也不小,从他至唐代范履冰的世糸,便是他躬亲者订出来的。宋仁宗皇佑二年,也就是公元一○五○年,他曾经亲撰一篇家谱序,这为序文.迄今仍被他繁衍在台湾岛上的子孙们视为传家瑰宝,全文如下: 「吾祖唐相履冰之后。旧有家谱,咸通十一年庚寅,一枝渡江,为处州丽水县丞讳隋,中原乱离不克归,子孙为中吴人。皇宋太平兴国三年,曾孙*洞、墉 埙、植、昌、言六人,从钱氏归朝,仕宦四方,终于他邦,子孙流离,遗失前谱。至仲淹蒙窃国恩,皇佑中来守钱塘,遂过姑苏,与亲族会,追思祖家,既失前谱未获,复惧后来昭穆不明,乃于族中索所藏,诰书家集考之,自丽水府君而下,四代祖考,及今子孙支派尽在,乃创义田,计族人口数而月给之。又理祖第,使复其居,以永依庇,故作绩家谱而次序之。」
珍惜家族源流的人对于后代子孙的教育,必定也格外重视。范仲淹于功业有成之后,不但广设义田、修建祖第,对族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还订出种种教宥后代子孙的家训! —— 这就是著名的范文正公家训。 九百多年来,范文正的后裔,衍传已经成千上万,分布更是无远弗届,可是,无论在何时、在何地,他们对于那位杰出祖先的教训,都是谨记格守,不敢稍有逾越,像一九七零年出版的台湾范氏大族谱,开宗明义第一页使刊载着由范朝灯先生以正楷恭书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孩文的全文为: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除了上面的「百字铭」,同一族谱上,还刊载有一篇「范文正公训子弟语」,也是置之千古皆准的修身立世至理名言,一并介绍如下: 「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拥有这么些无价的祖训,我国的范氏,的确是一个最值得自豪的家族。
版权所有:地藏经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