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感应网

印光大师:贪求感应容易招魔(文白对照)

发布时间:2019-11-15 09:55:50作者:地藏经感应网

贪求感应容易招魔

\

原文

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今则偶有所见,便生畏惧,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现。倘是魔现,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窍,令彼著魔发狂,丧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于此。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则是授彼全权,自己对治之法,全体不用,则任魔相扰矣。哀哉哀哉。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处。然不可专欲兴此感想。若心常欲兴此感想,则必至著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无一物在心中。以此清净心念佛,自无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惊惧念佛,魔必自消。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何愚痴一至于此。——《印光法师文钞》之《复陈士牧居士书六》(节录)印光大师 著述

译文

钟英居士过去世善根固然深厚,然而并没有正知正见。她半夜念佛,见到一个金甲神,害怕是魔考,于是就不敢念了,为什么无知到了这种地步?凡是念佛人,只应当至诚恳切、一心正念念颂南无阿弥陀佛。绝不妄想着见到佛见到种种境界这件事。念佛的心如果能归向于纯一无杂,见到阿弥陀佛和种种境界,都不会虚妄地心生欢喜。因为如果见到佛和境界心中欢喜,就会得到少分而满足,就容易退失精进的修持之心,而变得懒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也完全没有遗憾。念佛的心如果未能归于纯一、没有杂念,而却急着想要见佛见境界,不要说所见到的是魔鬼变现的境界,就是真是佛菩萨的圣境,因为虚妄地生欢喜心,也会受到损害(意思是有欢喜心就会退失、懒惰。)不会再有进步了。所以说,应当以至诚念佛为志事,心中不要存有见佛见境界的想法。 如果正在念佛的时候,或者忽然出现佛像以及菩萨、诸天神等像。只要心中存有正念,不要有执取贪著的心。要知道所见到的境相,不过是自己心识中变现出来的。虽然历历分明的显现,其实并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因为心中清净的缘故,所以显现出这种景象。如同水清净,天空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一样,毫无奇特之处。完全不会生出夸张欢喜的心情,而却更加专一用心,认真念佛。能这样做的人,不要说佛境界显现有好处,就是魔境界显现也有好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执取贪著的心,心中就更加能够归向于专一念佛。佛显现则心中更加清净,魔显现因为心中清净不执取贪著,魔鬼也就无从干扰。心越清净,道业就自然进步。 而现在偶然见到境界,心中就产生畏惧,不敢念佛,她的心中已经失去正念。幸好不是魔鬼变现的。如果是魔鬼变现的,由于不敢念佛的缘故,便可以使得魔鬼进入她的心神之中,使她着魔发狂,丧失正念。为什么不知好歹到了这种程度?念佛时,见到境界,害怕是魔鬼显现,正应当认真恳切的念佛,那魔鬼自然没有容身之地。比如明来暗自然不能存留,正来邪自然消散。为什么怕是魔现而不敢念佛。幸好不是魔,如果是魔,则是授人权柄,而自己对治的方法完全不用,完全任凭魔鬼的扰乱。悲哀啊悲哀。 念佛时心中偶尔会悲痛,也是好现象。然而不可以专门想要得到这种心境,如果心中常常想要得到这种心境,就必定会着魔,而不可救药。念佛的时候应当心中空空洞洞,只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完全没有其他杂念妄想在心中存留。用这样的清净心来念佛,自然不会有各种境界显现。就是魔境显现,我用空灵寂静的心、不生恐惧的念佛,魔鬼必定会自动消失。而现在她恐怕是魔鬼考验,不敢念佛,比如害怕强盗来抢劫,自己却先把家中的护兵转移到了远方,不让他们留在家中保护我。这样就是替强盗做保护,使得强盗毫不害怕,就会把我家中大肆劫掠、抢夺干净了啊。为什么愚痴到了这样的地步。——佛弟子 敬译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感应网